文|幸福娃配资平开户
《了凡四训》中有一句话:“命自我立,福自己求。”女到中年,一定要切实地贯彻到生活中,不管父母有无条件地爱过我们,婚姻是否幸福,出身怎样,拿没有拿到好牌,孩子争不争气...从头到脚,都对自己好一点。
人生牌局,发牌者实为命运之手,而如何打好这手牌,却全然是我们自己的责任。无论牌面如何,灵魂的尊严,只在于我们如何打出手中的每一张牌。
“命自我立”这四字,从来不是浪漫的幻想,它首先意味着对“好牌决定论”的彻底觉醒。
我们总习惯将人生困顿归咎于原生家庭之寒凉,婚姻之失意,或孩子之“不争气”。这些外在因素诚然真实存在,却并非牢不可破的枷锁。
杨绛先生曾在风雨飘摇中写下:“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,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、不同程度的效益。好比香料,捣得愈碎,磨得愈细,香得愈浓烈。”
命运给予的境遇,无论苦乐,终究只是我们灵魂的炼香场。那香气的浓淡,不在于香料本身是否名贵,而在于我们如何用心去捣磨、去提炼。
多少女性,在岁月的磨盘下,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名字,只余下“某某之妻”、“某某之母”的模糊称谓。
她们如同燃尽自己的蜡烛,把一切的光与热都慷慨地奉献出去,唯独忘了为自己留下哪怕一点烛芯。
“命自我立”的深层含义,恰是宣告这种自我消解的终结。它并非教人冷漠自私,而是指明:唯有先立稳自己这一根本,方能真正滋养他人。
一个内在枯竭的灵魂,如何能流淌出丰盈的爱意?一个连自己都忽略的人,如何能以从容的姿态去爱这个世界?
那么,“对自己好一点”,其真义何在?不是浮浅的纵情享乐,亦非对责任的推脱逃避。它指向一种更深的智慧——精神的自立与内心的安顿。
如杨绛先生所言:“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”这份“好”,是敢于在喧闹中守护内心的宁静,在角色丛林中辨认出“我”的本来面目。
它要求我们把自己当作值得尊重的“宾客”。日常琐屑中,不忘倾听自己的声音,尊重自己的边界,容许自己有疲惫的权利,也珍视自己那一点微小却真实的渴望。
身体需要滋养,心灵亦需时常拂拭尘埃。这并非奢侈,而是一种清醒的责任。
“福自己求”,这“求”字,是行动,是耕耘。幸福从不源于被动等待,也非来自外界的慷慨赐予。它需要我们在自己灵魂的园圃里精心播种,日日浇灌。
这份“求”,是主动构建心灵秩序的过程。在纷扰中梳理自己的思绪,在被动中争取主动的空间,在付出时也不忘守护自己内心的花园。
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——它让你感受到自己作为生命主体的力量与尊严。
中年之后,我们终于领悟:外境如衣裳,心灵才是骨肉。
真正的福分,不在他人如何待我,而在我们如何安顿自己的灵魂。当内心有了安稳的锚点,外界的风浪便再难颠覆生命的航船。
“命自我立”,立的是内在的脊梁;“福自己求”,求的是心灵的丰盈。
中年女性的通达,不在于外在的牌面如何光鲜亮丽,而在于这份“立”的清醒与“求”的主动。
真正的自爱,从来不是向外索求珍馐,而是向内栽培一片灵魂的沃土——在那里,你既是耕耘者,也是最终丰盛的收成。
命运所发之牌,我们无法选择;但如何打牌,却是我们唯一可握住的尊严。
中年之后,当生命渐趋澄澈,更要懂得:对自己好一点,原来不是懈怠的借口,而是对生命最庄重的确认与负责。
此所谓:立命原非天意事,求福方显人心深。
网信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